|
市科技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打算文章来源:九江科技网 发布时间:2007-05-15 15:18:00 2006年度,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以及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遵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积极提供科技支撑。全年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区域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围绕“加强自主创新,推动和谐创业”这一主题,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实施国家火炬计划,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与产品。江西德安凯灵制冷离合器有限责任公司和九江昂泰胶囊有限公司两家民企分别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双高”企业认定,使全市“双高”技术企业达20家。据统计,2006年我市20家“双高”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6.064亿元,创利税4.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1%。二是火炬计划实施,加速了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据统计,2006年度我市承担的“短波数字化自适应通讯系统”等3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共累计实现产值1.26 亿元,创利税0.26 亿元。火炬计划的实施,改造了优势产业,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九江昂泰胶囊有限公司通过实施“ATE-1型药用空心胶囊全自动生产线”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不仅加速了该项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而且实现年销售收入3600万元,创利税859万元的显著成绩。三是特色产业基地“九江星火工业园”科技创新喜讯频传。在充分利用好国家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园区引进高新技术,加快有机硅系列产品开发步伐。一方面,园区核心企业江西星火有机硅厂9月份生产的“有机硅环体”荣获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了我市本年度国家级名牌产品“零”的突破。另一方面,引进了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卡博特公司,投资2950万美元兴建的年产4800吨气相二氧化硅项目在园区竣工投产。据统计,2006年1-9月,园区生产销售继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强劲势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54亿元,出口创汇总168.02万美元,实现利润2.09亿元, 上缴税收6570万元。四是通过对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的“市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省级重点工业攻关项目,历时3年,组织17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实施,辐射带动了60多家企业参与,行业范围覆盖机械、电子、化工、能源、纺织、建材等领域,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中介服务机构3家,技术支持机构7家,培训机构4家,培训各类人员6800人次。项目实施,大大提高了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了库存流动资金占有率,提高了示范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区域工业科技创新能力。项目于2006年7月27日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并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项目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实施大开放战略,科技合作与交流有新进步 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不断完善开放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加大了市校合作力度。第一,积极开展市校合作活动。在总结过去我市与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的科技项目对接,共建基地等形式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工作基础上,参加了在赣州举办的“清华大学第七次社会实践基地研讨会”,研讨会上,与全国63个清华社会实践基地就“如何借助清华科研资源的优势,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启发了工作。在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上,进一步创新了合作机制与方式、方法。针对我市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或骨干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做到及早征集,及时沟通,克服了过去存在某些博士生来九江实习单位专业不对口现象,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受到了清华师生与社会实践单位的共同好评。2006年共争取3位博士研究生来中船6354所、中船707所九江分部在“基于DSP的数据采集程序设计”和“混床离子交换树脂的电再生”两个项目技术领域开展科技攻关,解决了部分技术难题,加快了项目进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共建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中船6354所在博士生先进设计理念及思路的影响下,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CD直准仪”产品,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产品在“2006年北京国际电子仪器仪表展览会”上一举获得自主创新一等奖。第二,积极组织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技术贸易活动。为借助国际化、专业化、高水平、大规模的平台,推动我市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市精心组织推选了江西朝阳机械厂的H120防盗门、都昌县源昌葛业有限公司的慧峰有机葛根茶及系列产品等10个项目在“高交会”上参展。其中:武宁民营科技园管委会与广东佛山市大千色釉彩有限公司就投资5500万元新材料项目进行了签约。目前,该项目已落户武宁民营科技园,项目正在建设中。“高交会”期间,还组织了市科技代表团奔赴哈尔滨、沈阳两地学习考察,加强了城市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第三,积极主动完成招商引资的承办工作。邀请了2名台商参加了赣台经贸研讨会,为浙商郑江蒋老板办理投资保护卡以及珍珠生产所需器材,受到投资商的一致好评。10余次向6条线的“科教文卫体小组”作了招商引资工作专题汇报。市科技局获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三、立足富民强县,服务新农村建设有新成效 2006年我局根据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立足富民强县,扎实做好农村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 一是星火科技培训惠及广大农村。星火科技培训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本着“实际、实用、高效”的原则,整合各类人才资源,以星火学校为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专业的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星火科技致富人、农业经营管理能人和发展农村经济的科技带头人。全年共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1600多期,开展各种农村适用技术和农民外出务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43个方面,培训人数达12多万人次,培训受益人数达39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3603人,发放各种科技资料(光盘)40多万份,投入科技培训经费143万元,超额完成培训内容和任务。都昌、修水等县以星火培训学校为阵地、以重点项目培训为主体,以特派员示范基地为平台,广泛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星火科技培训。并充分利用科技三下乡和科普之春等大型活动开展科技培训,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巡回下乡举办农技讲座、科技咨询和科技培训活动300多次。九江县、永修等地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星火科技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涉及农业高产抗旱避洪技术、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电机电焊、冷藏保鲜技术、气象减灾防灾等40多个方面。永修、都昌、星子三县还结合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实施区的需要,重点突出水稻优良品种选优、水稻抛秧、测土配方施肥等集成技术培训,产生了良好效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二是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步入实效。为创造性地开展科技服务“三农”工作,加强我市“三农”科技服务,盘活科技人才资源,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知识化进程,我市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工作已在全市全面铺开。一是典型带路,以点推面。对各县(市、区)科技特派员工作典型经验和事例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和工作交流,推动了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展开。二是抓重点、求实效。2006年全市共选派了585名科技特派员下到农村生产第一线,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服务“三农”,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的252人,大专以上学历429人,下派进驻到507个村(场),先后举办各类适用科技培训班2999次,培训农民139979人次,发放科普资料187423份,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91项,推广引进新技术新产品345项,创建经济利益共同体145个,形成龙头企业36家,科技特派员派驻的地方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到3670元,农民人均增收幅度达13.7%。都昌县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由组织部、人事局搭台,科技局做媒,由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才、乡土人才等参加的337名科技特派员组成的“五路大军”现已遍布该县各个乡村,渗透到水产、畜牧、农产品加工等各个行业,科技特派员已成为一支科技兴农的生力军,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瑞昌、九江县、庐山区等地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的支持力度,在资金上支持,从政策上引导,极大地调动了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盛产硕果。自2004年我市都昌县被列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试点县以后,2006年永修和星子两县又被列为粮食丰产工程辐射区。在全市三县26个乡(镇)的110.69万亩农田实施“鄱阳湖平原高产田持续丰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省科技厅和项目实施县政府的大力支与江西农大和江西农科院的技术指导下,项目实施进展顺利。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形成了“三区”运作模式,即强化了核心区,形成了高产技术模式;巩固了示范区,实施水稻科技入户工程;扩大了辐射区形成了粮食丰产圈,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项目区的实施,全市共增产水稻142668.9公斤,增加产值17420.07万元。通过粮食丰产工程在我市三县的实施,为农业增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了国家粮食储备的安全,给项目实施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四是农业科技园区稳步发展。我市修水县国家星火密集区、渣津镇国家级星火小城镇和鄱阳湖水产科技园发展势头强劲,园区产业链和园区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取得较大的成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修水共建有蚕桑示范基地100个、药材基地80个、山羊基地村80个、蔬菜示范基地12个,蚕桑、茶叶、耐热瓷、山羊综合利用等五条高新技术产业链年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0%以上,成为全省蚕桑、茶叶、山羊、药材生产基地县。鄱阳湖水产科技园在过去已注入5000万元的基础上,又增加投入1000万元,新征土地140亩,改造育苗繁育厂房5000㎡,改造精养鱼池400亩,修建和厂区绿化也投入100万元。园区招商引资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项投资1000万元的鄱阳湖黄颡鱼产业化落户该园区天洋公司,九江天洋公司已发展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是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我市都昌县列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试点县”后,先后获得国家、省项目资金100多万元。围绕“淡水珍珠养殖”,建立了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科技扶持、技术集成的工作机制,创建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池、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2006年全县珍珠养殖面积超过3.5万亩,培训养殖人员6000人次,标准化养殖在全县覆盖率达80%,亩产有核珍珠达6公斤以上,增产50%,优质珠已达到30%,预计全县有核珍珠养殖产量达120吨,实现产值14400万元,纯收入达5760万元,比项目实施前增收6000余万元,增幅71%;珍珠加工业达770多户,贝壳工艺品加工超3230户,解决了1.5万余人的再就业。珍珠和贝壳工艺品加工可实现产值22400万元,纯收入达8960万元,比项目实施前增收9000余万元,增幅67%。 六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建设有成效。我局是庐山区14个新农村建设工作牵头单位。同时承担了庐山区赛阳镇金桥村朱家垅新农村示范建设工作。本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立足现状,突出特色,高标准规划,高要求建设。目前,已完成“六改”、 “四室”、“四普及”、 “二栏”、“一广场”、“一超市”等建设任务。 共硬化主干道600米、支干道1160米,实现家家通水泥路;自来水入户22家户,100%的村民拥有深水进;新建4座三格式公厕,大部分村民用上冲式厕所;拆除无人居住和危险土坯房4栋;改栏:拆除闲置的猪牛栏6间;清除水沟490米,垃圾110立方,绿化场地170米。 全村拥有44户固定电话,手机100多部, 35户装有有线电视,近50%家庭拥有空调,有小轿车2辆、农用车4辆、摩托车37辆。该村还建有一个706㎡的休闲广场和一个50㎡的农家超市,村内新设“议事室”、“阅览室”、“医疗室”、“活动室”。一年来,市科技局给予朱家垅村新农村建设资金8万元,赠送科普书籍100多册,在九江召开的2006年全国农村党建论坛会上,来自全国各地120多名与会代表对该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七是积极开展山江湖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以推动建设创新型九江的发展,重点选择了德安县聂桥镇、星子县白鹿镇、江西星火工业园3个具有不同特点和特色的地方申报江西省首批山江湖实验区,一举获得成功。实验区申报的“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等4个项目获得省山江湖44万元无偿资助,为3个特色实验区的实施示范引导,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加大管理,科技计划与项目实施有新进展 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突出项目管理创新,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及协调项目实施工作,科技项目实施取得新进展。一是项目争取取得新进展。全年共争取到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2项,经费299万元;其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7项,经费180万元(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项,经费180万元,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4项);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5项,经费59万元(省创新基金项目9项,经费20万元;新产品计划项目11项,经费8万元;自然基金项目1个,经费1万元;科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2项,经费15万元;试点县1个,经费10万元;重点实验室1个,经费5万元)。科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取得突破,在去年认定的《九江市系统生物学临床应用重点实验室》基础上,争取列上省级实验动物生产基地(全省仅2家)。项目实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增添了发展后经。据统计,两年来,仅新产品计划项目实施实现产值44727万元,利润6911.8万元,税金1680万元。二是做好科技项目跟踪管理服务工作。对上年度国家、省科技项目的实施情况,从经费使用情况、经济效益、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做法等方面开展了督查。通过检查,项目承担单位均实现项目合同化管理,无违规操作现象发生,项目做到专款专用,未发生资金截留或他用,财政科技项目资金及时划拨到位。项目实施发挥了财政科技投入启动、引导作用,据统计,项目列项带动企业自筹科研经费6412.8万元,银行科技贷款5768.4万元,财政科技投入与带动的社会科技投入比为1:33。项目实施产生了明显经济效益,项目承担单位新增产值32919.6万元,新增利润7419.6万元,税金4444.2万元,出口创汇240.3万美元。特别是通过科技项目实施一批企业提高了素质和内涵,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项目实施单位加大了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了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性能,优化了产业结构,科技创新项目激发了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积极性,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三是科技监测统计工作取得新进展。第一,根据省科技厅、省统计局统一布置,认真进行了我市落实“科教兴市”战略进程的动态监测,从科技科技投入与产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四个方面进行了监测评估。第二,加强了对县(市、区)科技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对科技统计指标含义进行认真讲解与答凝,提高了科技统计人员操作力。第三,认真进行统计年报,使统计数据符合科学实际,不发生偏差,从而保证了上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四是优质圆满完成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把握趋势,立足市情,理清思路,重点突破,对未来5-15年我市科技发展进行了决策规划,并以市政府文件正式出台了《九江市2006—2020年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九江市“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五、支持全民创业,民营科技企业与成果市场有新发展 2006年共组织鉴定科技成果45项,其中国内领先水平 项,国内先进水平 项,省内领先 项,省内先进 项。推荐16项科技成果参加了江西省2006年度科技进步奖评审,被评上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组织开展了“十五”科技成果展,全面展示了我市“十五”科技创新成果。重新编制九江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拟提交审定。 民营科技企业取得新进展。新认定11个民营科技型企业,其中:1家被评为全国民营科技创新企业。目前,我市民营科技型企业已发展到81家,资产总额达78754.6 万元。全年为民营科技企业争取科技项目53项,帮助民营科技企业落实科技经费456.5 万元。2006年列上“双高”民营科技企业2个,目前全市共有11家民营科技企业列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8个。 召开了民营科技促进会年会,根据新形势发展需要,调整了民营科技促进会部分成员,明确了工作目标与重点任务。 技术贸易活动保持增长势头,新认定技术合同80件,技贸成交额达到6500万元,分别较上年度增长14.3 %、8.3%。 六、加强科技普及,全民科技创新基础有新增强 积极举办科技活动周。5月20日至26日,举办了以“携手建设创新型九江”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周期间在湖滨广场集中宣传了科技在推进“3+1”发展战略实施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宣传了我市“十五”科技成果特别是自主创新的典型经验,努力营造了全市上下关心科技的良好氛围。和有关部门一起在城区开展了“防艾”科普宣传,共发放科技宣传资料(挂图等)5万份。在浔阳区组织400名中小学生到省科普教育基地“九江市水产科研所”参观学习,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大力加强县(市、区)科普工作。各县(市、区)通过深入开展“科技活动周”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力加强科普工作,激发了广大人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了农民科学致富本领,促进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星子县将为期一周的科技活动周与全县开展的“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富”中心活动相结合,大力推行“结一联十”科技入户助农增收模式,通过科普大蓬车、科普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和咨询活动,扎实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在农村掀起“科技富民”活动热潮。11月份,都昌县科技局等部门承担举办“数字电视技术论坛”,邀请澳大利亚特卡纳公司、美国英图微电子有限公司、四川九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电子企业技术专家开展数字电视技术发展前景交流、研讨。“数字电视技术论坛”开创了县级高新技术研讨的新篇章,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知识的普及,加快了富民强县步伐。浔阳区、庐山区、修水县、永修县等地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创建科普社区”、“送科技下乡”、“科普之春”等形式不一的群众性科普活动,扩大和增强了科技创新的群众基础。 七、提高“三效”,机关自身建设有新提高 2006年,我局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以服务“3+1”发展战略为履行职责的重心,从改进工作作风入手,从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本领入手,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着力提高“效能、效率、效益”,有效保障和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着力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及机关的规范管理。 加强了机关“三效”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全力推进“3+1”发展战略的意见》精神,成立了局长任组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效能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 加强了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编制印刷党风廉政手册,并发给人手一本,坚持反腐长效工作机制,做到警钟长鸣。制定完善了局机关24项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印刷发给每个干部职工手中。 坚持了周一例会制度,抓好日常工作督查,推动工作任务落实。建立健全周五学习日制,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先后开展了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教育、“六戒六兴六不准”专题教育以及“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党章、普法教育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了“公务员法”、“中共党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等的学习。重点组织学习了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 二是,着力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职能目标任务的落实力。制订并下达年度职能工作任务目标,分半年度督查有关职能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对外公开服务承诺、办事指南及工作岗位、职能职责,提高办事效率。5月份、9月份两次积极参加市纠风办、九江广播电台组织的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共回答听众打来的热线电话10个,回复网民2个科技工作问题;向各县(市、区)科技局等单位发政务环境建设意见函,征求服务对象意见,积极营造了科技发展环境。局机关业务分管领导、科长为服务对象进行专利申请、项目申报、成果奖励等业务知识讲课培训,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 三是,围绕中心,积极服务于大局。积极开展“服务‘3+1’,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制定了市科技局服务于“3+1”战略举措。开展了“彬彬有礼过马路”交通法规教育。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市科技局组织局机关干部上马路进行一个多月交通法规宣传、道路执勤。积极参与“干干净净、漂漂亮亮”道路综合整治活动。共完成了123家门面改造工作,并对机关大院按照要求进行了墙体刷新。 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及热点,着力宣传典型,扩大影响。制订了科技宣传工作管理办法,进行了科技宣传工作半年度工作督查。全年在国家级刊物上上稿1篇,国外科技杂志发表科技论文1篇,《江西科技》上稿5篇,《九江政务》上稿2篇,九江日报上稿9篇,简报类上稿3篇。完成了4位政协委员提案的回复、回访工作。科技宣传有效宣传了创新型九江建设,推动了科技工作。 二OO七年工作思路及要点 2007年,我市科技工作的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围绕新时期“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紧紧抓住推进科技创新这一主线,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品牌立市战略,为把九江建成“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及打造“新型工业重镇、区域物流中心、文化旅游胜地、开放港口城市”提供科技支撑。 2007年主要的预期目标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5家,高新技术产品55个,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100家,科技成果登记50项,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50项,专利申请量达到240件,较上年度增长20%。继续搞好清华博士生实习基地建设,引进博士生实习20人以上,完成10万人次农民的科技培训,争取部、省级项目扶助助资金800万元。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召开全市科技大会。主题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推动我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并抓好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良好环境。 2、发展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力争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新突破。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骨干,以全民科技为基础,民营科技异军突起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扶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发展重点实验室,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示范企业,强化我市科技研发能力基础。发展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通过对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贸易机构及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的扶持,力促中介服务体系发挥作用上有新突破。 3、推进科技入区入园入村,力争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新进展。一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产学研相结合及招商引资、引智等形式,推进科技入园入区,提高科技园区科技含量。加快发展园区高新技术及其产品、产业,充分发挥关键技术对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链的推动、支撑、引领作用,积极打造新型工业重镇。二是,抓服务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行动,抓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和粮食科技丰产工程,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行动,加强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大范围开展农村星火科技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4、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新发展。争取市知识产权局升格为副县级单位。扩大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基础。推动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原创型发明专利的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立知识产权专项发展基金,支持企业研发机构申请科技创新成果专利,引导和扶持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工作能力和水平。 5、实施“四大”战略,力争科技创新能力有新提高。一是实施全民战略。从项目、政策环境等方面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使之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通过“科技活动周”、知识讲座、研讨交流、科普等形式,努力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形成良好创新文化,为自主创新营造优良的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二是重点成果攻关战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围绕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电力能源、食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集中科技资源,开展重点项目攻关,争取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形成新的科技亮点。三是,科技大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科技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更广泛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区域以及国际科技合作,引进优质科技资源,努力提高科技合作与交流水平。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对产学研结合的项目给予优先立项。四是,科技人才发展战略。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是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开展优秀专利发明人、科技进步奖等创新创先活动,完善有利于拨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政策,建设一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高我市自主研发能力和对先进技术引进转化应用能力。 6、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科技管理队伍素质有新提高。 实现科技管理队伍素质提高,一是加强科技管理队伍政治思想教育,积极开展“三提”、“三效”等机关主题教育活动,形成机关干部职工以干为要,奋力干事的新局面。二是加强科技管理队伍业务素质教育,加强业务新知识的学习培训,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理解力、操作力。三是加大科技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制订目标任务及工作督查等形式,强化科技宣传,从而达到促进工作,扩大影响。四是加强机关和大院规范化管理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单位。 |